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主题教育之“经典导读”第四十二讲 熊治东博士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19-10-17编辑:孙文礼

10月10日下午,熊治东博士在南湖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向全院师生导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首先,熊治东博士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成书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同撰写《神圣家族》之后再次合著的第二部著作,写于1845年秋至1846年夏。关于该书的写作动机,从现实来看,19世纪30-40年代,随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致使无产阶级革命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在这种背景下,建立无产阶级自身的理论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实现了从青年黑格尔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意图通过写作该书来阐明他们的见解和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见解之间的对立,清算一下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45FEA


接着,熊治东博士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该书共分为两卷,其中第一卷是对费尔巴哈、布ž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该卷又分为“费尔巴哈”“圣布鲁诺”“圣麦克斯”三个章节。第二卷是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从内容上来看,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剖析了阶级、国家、革命的实质,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等重要思想。

最后,熊治东博士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该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评述。他认为该书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从事社会建设的具体方案和现成答案,而是鲜活的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他指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秉承《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