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术研究走深走实,持续深化学院学术生态建设,4月21日下午东配楼201会议室,学院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法治与德治”为主题举办了2022年第2期(总第9期)阳光论坛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由学院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团队承办。刘箭教授、常沛教授和陈慧副教授围绕主题做学术报告。学院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凡现场点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团队全体成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部全体教师和学院2020级、2021级在校研究生参会。会议由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部主任王海燕教授主持。
刘箭教授作了题为“民法、行政法、刑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报告。他从传统国家治理主要倚重刑事法律、当下国家治理中民法和行政法作用被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是民行刑共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法治情况的思考。刘箭教授结合实例阐明,只有真正落实国家治理中刑法的最后法理念,强化民法与行政法的前置法作用,更好体现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才能营造理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
常沛教授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政课实践教学12345模式研究”的报告。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二者相结合的前期探索出发,阐述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课程建设本身的内在需求以及回应“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她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决问题:一是在理论层面探索二者的理论关联;二是在现实层面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三是在操作层面打造实践活动品牌。
陈慧副教授以“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着力点”为题,从选题依据、独到价值和框架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选题依据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包括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的“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二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内容的教学反馈。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拓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论述的研究视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载体创新研究的学术价值;二是有利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应用价值。最后,她以“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为主线介绍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重要意义、内容选择和着力点。
段凡教授分别对三位报告人的发言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刘箭教授结合自身作为学者和律师的双重身份,积极探索法律与生活的最佳契合度,力图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民法、行政法、刑法共治的理想模式,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常沛教授的课题研究突破了以往对于实践课以简单的活动模式为主的认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突破点,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展现了纺大马院作为湖北省重点马院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精神;陈慧副教授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这一主题的研究非常深入而全面,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法治故事来提高中国法治的生动性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此外,参加论坛的老师和研究生同学还与报告人和点评专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最后,王海燕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指出,三位报告人的选题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都真正将学问做到了实处。他鼓励研究生同学们以三位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们如何将学术研究与专业方向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王海燕教授代表学院对段凡教授的点评和三位老师的报告以及各位老师和研究生同学们积极参与论坛活动表示诚挚的感谢,望与会人员珍惜“学缘”,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研究主题,多出快出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