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计划标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强我校学术平台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推动学校成为湖北省新型智库成员单位,为本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等搭建坚实的创新平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和机构建设
(一)基本情况
武汉纺织大学是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学科群被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有着深厚的纺织学研究基础。
本中心定位为文理艺交叉、校内外合作、专门人才培养、立足服务本省、辐射全国、产学研服务一体的开放性联合研究机构,争取3-5年内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高效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和决策智库,在若干优势领域和方面保持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态势,冲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发挥一定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引领作用。
(二)机构建设
本中心机构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特点。特将中心机构人员、队伍、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做简要归纳和梳理,详见下图:
子机构 |
序号及名称 |
主要职能或目标 |
负责人 |
现有机构 |
1、党的建设理论与实务研究室 |
聚焦基层党务理论、基层党建理论、基层党组织实践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
朱丽霞 |
2、纺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
对中国纺织业文化发展史上的优秀文化加以挖掘、梳理和研究,推动纺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姜迎春 |
3、现代纺织智造研究室 |
开展纺织智造理论与实践研究 |
刘可帅 |
二、科学研究目标
党建引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将依据武汉纺织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紧贴学校“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实施一流本科建设工程”“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实施开放办学品牌工程”“实施大学文化涵养工程”“实施基础建设赋能工程”的具体实际,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深入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第一线,广泛调查,从具体问题着手,运用科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范式,推出一批有实际指导价值和政策借鉴意义的建议、对策、研究报告、咨询方案、学术论文和专著等。
三、人才培养目标
(一)科研梯队建设
本中心将通过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和武汉纺织大学“阳光学者”计划,组建以团队为主的“内外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紧紧围绕中心确定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加强对学科建设、前沿理论和实际热点问题的研究,培养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最终形成“学科带头人+中坚骨干+创新团队”的学术梯队,其中核心人才梯队包括教授14名,副教授6名。除核心人才梯队外,本中心还将聘请党的建设理论与实务、纺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现代纺织智造研究等相关领导人才予以指导,实现团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推动科研创新。
(二)人才培养建设
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依托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面对面”鄂州市华容区示范点、武汉市“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硚口区汉正街等实践地,开展“红色之旅”“改革印迹”体验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将基层党建与现代纺织创新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马言马语”“蓝灯志愿团”等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马克思主义素养。
四、学术交流目标
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中心研究人员学术视野;加强中心教师海内外研修学习,鼓励中心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接收、培养海外留学生,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积极举办、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论坛),建立起与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期刊编辑、机构协会等的稳固良好学术关系。
五、社会服务目标
发挥本中心在理论阐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资政作用,支持鼓励中心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开展党的建设理论与实务、纺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代纺织智造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研究,发挥好本中心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功能;加强与全国、各省级党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资政服务和建言献策活动;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智力服务、调查研究、惠民活动,做优做强中心的社会服务示范品牌。